首頁 > 裝修知識 > 裝修小知識 > 裝修預算怎麼抓最準?|台北室內裝修|板橋室內裝修

裝修知識

裝修預算怎麼抓最準?|台北室內裝修|板橋室內裝修

分享到


1.
分清「硬裝」與「軟裝」
  • 硬裝:指基礎結構與施工項目,包括隔間、泥作、木作、水電與貼磚等。這部分通常占大頭,變動空間有限,也最容易超支。
  • 軟裝:指後續配置與裝飾,例如冷氣空調、系統櫃、家具家電、窗簾與燈飾等。這部分可依風格、品牌與品質選擇彈性大,但若臨時加購也很容易讓預算飆升。

2. 初估時加上 10% 緊急預備金
  • 在硬裝+軟裝的合計基礎上,再多抓 10% 作為「預備金」。
  • 突發狀況常見於:牆內管線老化須重拉、地坪不平需找平、訂製家具尺寸改動等,有了緊急預備金,就不用擔心中途臨時預算爆表或超支。

3. 與設計師或施工團隊「對齊需求與風格」
  • 功能需求溝通:提前說明空間用途(如孩童遊戲區、老年人無障礙、收納需求等),才能在圖面階段就把管線、插座、燈具、櫃體位置等規劃好,避免完工後才發現不夠用、再開工增設。
  • 風格定位確認:木作、燈具、五金配件、牆面油漆或壁紙,差一個細節就會讓成本拉高。先決定「極簡北歐」「溫潤日式」「現代工業」等風格,設計師才能一口氣給出統一報價。

4. 梳理好各項報價明細
  • 要在合約裡看到:
    • 單價
    • 數量
    • 材料
    • 品牌




💰小撇步整理
  • 分類估算:硬裝、軟裝分開算,心中有底。
  • 預留緊急金:基礎預算×110%,降低臨時壓力。
  • 溝通到位:功能+風格一次講清楚,減少變更。
  • 明細透明:單價、數量、品牌全部列,才能精算。
做好以上四步,預算不再憑感覺亂抓,也不用擔心施工中途「踩到地雷」。抓緊重點,才能讓裝修花的每一分錢,都用在刀口上!
上一頁
TOP